痛风性关节炎,也称为痛风,它是由于针状的尿酸结晶沉积在一个或多个关节的关节液和关节组织中,从而导致关节发炎、肿胀、关节剧烈疼痛等症状。最常受累的关节是大足趾,其次在手、手腕、膝、脚等部位。一年中痛风可能发作数次,一次可持续数天。在痛风发作期间,尿酸可沉积在软骨、肌腱、软组织中。沉积于皮下的尿酸盐可在皮肤下形成肿块即所谓的痛风石;沉积在肾脏,可导致肾结石和肾损害。大多数痛风属于急性发作并持续数天,但若病情频繁发作可延长病期,有些可能会转为慢性痛风。
尿酸是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嘌呤来源于食物和机体组织。尿酸通常通过血液运输,并随尿液排出。若人们食入高嘌呤食物或肾脏排出尿酸的能力减低可导致体内尿酸含量增高,则血中尿酸浓度升高(称为高尿酸血症),从而导致尿酸结晶形成。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且成年人更普遍。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镰状细胞贫血和肾脏疾病的患者发生痛风的风险偏高。有些药物,如环孢素、噻嗪类利尿剂和水杨酸(阿司匹林)等和过度饮酒可以影响尿酸的排泄。在极少数情况下,某些人因遗传性嘌呤代谢能力降低而增加了最终发展为痛风的风险。痛风必须与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相区别,需鉴别的疾病有:焦磷酸钙结晶引起的假性痛风、化脓性关节炎(关节感染引起)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自身免疫性关节炎) 。这些疾病与痛风的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区别。